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,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。我們關工委的同志,特別是廣大“五老”幾乎搞了一輩子調查研究,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,但對如何寫好調研報告,不少同志的水平還有待提高。
寫好調研報告十分重要。因為調研報告是對前一階段調查研究的集成和總結,是調研成果的集中體現。一次調研的價值如何,對推動實際工作能起多大作用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調研報告的質量。
撰寫調研報告,是一門很深的學問,需要作者具備很高的思想水準、理論素養和通觀全局的視野、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、把握法律政策的水平,以及較強的文字能力。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,特別需要把握好這么幾個環節。
一、主題的選擇與確定
主題選得準不準、好不好,決定一次調研及其最終形成的調研報告的價值。選擇主題的首要原則是堅持問題導向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要堅持問題導向,增強問題意識”。所謂問題,是指那些客觀存在、具有一定現實意義、別人沒有研究過或研究還不深入,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。事有輕重,物有本末,問題有主次。實際工作中我們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,而必須從紛繁復雜的問題中找出主要問題、主要矛盾,也就是那些對全局影響大、解決難度大的問題,集中精力加以解決。我們搞調查研究,不是為調研而調研,而是為解決問題而調研。所以,我們進行的每一次調查研究,選擇和確定的每一個調研報告的主題,都必須跟著這樣的問題走,瞄著這樣的問題去。同時,要注意口子不要開得過大。如果口子開得很大,必然面面俱到,寫得不深不透。這方面,平江縣關工委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。前幾年,他們針對部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的問題,做了一次專門調研,向縣委提交了一份很有分量的調研報告。縣委經過認真研究后,出臺了緩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十條措施。去年,他們針對少數誤入歧途的“問題孩子”教育難,給部分家庭、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造成嚴重困擾的突出問題,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,向縣委提交了《觸目驚心令人困惑的一道難題》的調研報告,縣委對他們的調研報告十分重視,把幫教、轉化這些孩子的任務交由關工委牽頭。縣關工委接受任務后,作了進一步的調研,創造性地推出了“四幫一”工作機制,即在對全縣“問題孩子”進行全面摸排、篩選的基礎上,確定分批幫教的具體對象,全面建檔立卡,對每個對象安排一名“五老”與一名民警、一名教師、一名社區村干部開展“四對一”幫教。“四幫一”的核心要旨,在于組織各方面的關愛力量,充分發揮幫教主體各自的威望、經驗及專業知識的優勢,形成互補效應和幫教合力,構建強有力的關愛幫教機制,并實施一系列扎實過硬的關愛幫教舉措,確保機制的落實。實踐證明,這一做法行之有效。全縣第一批建檔立卡的“問題少年”已成功轉化78.4%,現在第二批幫教行動正在實施。平江縣關工委的這兩次調研及形成的調研報告,可謂“開口小、意義大”,因而具有很高的價值。
二、材料的剖析與提煉
通過調研,我們獲得了大量的素材和信息。撰寫調研報告時,面對浩如煙海的材料,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,光羅列、不提煉,寫成流水賬。調研報告不同于一般的通知、命令,要有思想的高度和深度,要給人以啟發和借鑒。這里的關鍵是要對調研中獲得的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,采取去粗取精、去偽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“庖丁解牛”式的方法進行理性思考和加工制作,探究問題背后的問題、關系背后的關系、原因背后的原因,從中找出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東西。我覺得,要寫好調研報告,必須學會和練就三套本領,即蜜蜂采蜜的本領,伯樂相馬的本領,沙里淘金的本領。蜜蜂采蜜的本領,就是善于發現的能力。我們搞調查研究,應當“像嬰兒一樣,睜大了好奇的眼睛,去看周圍的世界,去發現世界的美”。要錘煉政治家的敏銳、文學家的靈感、科學家的細心,提高發現的悟性,善于見微知著,善于聽于無聲、見于無形,能從眾多的偶然中發現必然,從細微的現象中窺其玄機,從極其普通的事物中發現其蘊含的價值。伯樂相馬的本領,就是全面地、準確地、深入地認識事物特點的能力,也就是判斷的精準度。事物是復雜的,現象有真有假,而且局部的真實也不一定是全部的真實。這就要求我們從調查得來的大量材料中,分析出哪些信息是最有用的,哪些典型是帶有方向性的,哪些問題是帶有趨向性的,從中找出最有價值的東西。沙里淘金的本領,就是由表及里的挖掘能力。這是撰寫調研報告最需要掌握的本領。一位哲人說過:“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,而且有內在的眼睛;外在的眼睛看現象,內在的眼睛看本質。”關于實事求是,毛主席曾深刻指出:“‘實事’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,‘是’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,即規律性,‘求’就是我們去研究。”我們一些同志在講“實事求是”時,往往只強調“求實”,而忽視“求是”。其實,“求實”只是基礎,“求是”才是關鍵。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,探索和掌握規律性的認識,才能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。我們要寫好調研報告,必須練就一雙“內在的眼睛”,在“求是”上下功夫。
三、對策的謀劃與擬定
調查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,解決問題必須拿出相應的對策。調研報告中謀劃對策的方式有多種,其中常見的,一是總結推介好的典型和經驗。這方面很重要。李強總理講,坐在辦公室看到的盡是問題,到基層去看到的盡是辦法。基層涌現的典型、創造的經驗,就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。把這些好的典型和經驗總結好,將它們的背景、做法、價值闡述好,實際上就是提供的一種最有效、最管用的對策。二是反映社會的普遍訴求和絕大多群眾的意志、愿望。這可以說是一種間接的謀劃對策。因為黨和政府的決策都是以廣大群眾的意志為依據的。真實反映廣大群眾的訴求,就是為決策提供依據。三是調研人員直接提出解決某個或某類問題的意見,包括解決問題的原則、方法、步驟、具體舉措,等等。對于比較重要且復雜的問題,可以提出多個解決方案,并在對這些方案進行利弊權衡的基礎上,提出自己的傾向性意見。
謀劃對策是一項要求極高、難度極大的工作,需要調研人員具備多方面的能力,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維能力。有人說,遇到問題,普通的人改變結果,優秀的人改變原因,頂尖高手改變思維。要謀劃出高質量的對策,提升這幾種思維能力至為關鍵。
一是系統思維能力。辯證唯物主義認為,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響、相互制約,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,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”。我們在謀劃對策的過程中,必須有系統思維。要審視系統中的各個環節和相互依賴的關系,準確預測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,并提出相應的措施應對。要高度重視系統的整體性、關聯性、耦合性和協同性,處理好各方面關系,堅持重點突破與系統推進相結合,避免“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”“九龍治水、各管一頭”。
二是逆向思維能力。所謂逆向思維,就是打破常規,突破自我設限的一種思考方式,也就是用超出常人的想法,從相反的角度去巧妙解決問題。在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中,有著許多運用逆向思維的范例。比如《道德經》中所主張的無為才能更有為、不爭才能成大事、至柔才能克剛等,就蘊含了典型的逆向思維。現實生活中,有時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,敢于反其道而行之,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。有一個案例很說明問題。一個孩子對作業不感興趣,他媽媽開始采用強迫的方法,效果不好。后來,這位媽媽進行反向思考,把強壓孩子做作業變為讓孩子來檢查媽媽的作業,孩子高興地答應了,檢查非常認真,還發現了一些錯誤,當然是媽媽故意做錯的。這一改變,有效激發了孩子的興趣,孩子學習用功了,成績上去了。我們在謀劃家庭教育中,不妨也模仿一下這位媽媽的做法,運用逆向思維,把孩子的缺點變為優點。
三是創新思維。創新是社會前進最強大的推動力,是事業成功的關鍵。我們謀劃對策時,一定要運用創新思維,通過聯想、求異、發散、綜合和創造等方式,突破陳舊觀念的束縛,提出與眾不同的創新方案。創新不僅要有具體工作做法上的創新,而且要有理念、路徑、方法、載體等全方位的創新。比如,對當代青少年的認識,就要堅持用時代的眼光、辯證的思維,充分認識他們的本質和主流,切忌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待當代的青少年,憑自己的主觀好惡去衡量當代的青少年,持一元思維去審視多元社會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。這就是理念上的一個創新。這一理念創新,對于運用正確的方法做青少年工作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,具有引領性意義。注重在常規工作中滲入創新元素,也可以走出新的路子來。最近,我們到衡陽市南岳區金月小學調研,現場體驗了他們的音樂黨史課。老師在講黨史故事時,在一些重要情節插播與黨史故事密切相關的紅色經典音樂,既有感人的畫面,又有動人的樂曲,大大增強黨史教育的吸引力。這就是創新帶來的效果。
四、文風的去濁與揚清
文風,是文章所體現的思想作風及作者語言運用的綜合反映。黨史上治理文風從來是和治理黨風、政風連在一起的。延安整風中,毛主席把文風與學風、黨風并提,討伐“黨八股”,給它列了八大罪狀,說它是對五四運動的反動,是不良黨風的最后一個“防空洞”。現在文風上存在的問題不少,最突出的是假大空盛行。我們撰寫調研報告,一定要在文風上去濁揚清。最重要的是要在語言表達上把握以下幾點:
一是要準確。就是選擇的材料,運用的案例、數據必須準確無誤;表達的思想、觀點,必須符合中央的精神,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規定;文章結構、遣詞造句必須符合邏輯和文法,并選擇最適合的詞語來表達。
二是要平實。調研報告作為一種公文,具有明顯的政治性、政策性和指示性、指導性,采用嚴肅平實的語言文字,是基本要求。平實就是要語言樸素,語意實在,質樸自然,而且明明白白、通俗易懂,不能刻意追求工整、對仗,硬性拼湊。
三是要洗練。就是要提倡寫短文,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深刻的含義。有人認為文字越長越能顯示自己的才華,這是嚴重的認識誤區。毛主席在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里提出,講話、演說、寫文章、寫決議案、開會都要“精兵簡政”、簡明扼要。大家熟知的劉禹錫的《陋室銘》,81個字,從室陋到德馨的統一中,寫出了知識分子“淡泊以明志、寧靜以致遠”的性情,甘于清貧、甘于寂寞、逃避庸俗、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態,成為千古絕唱。美國總統林肯1863年的葛底斯堡演講僅僅講了十句話,其不到兩分鐘的演講,獲得了聽眾十分鐘的掌聲。我們撰寫調研報告,一定要簡短精練、直截了當,要言不煩、意盡言止。當然,篇幅的長短也不是絕對的,要根據內容和實際需要來定。
四是要生動。調研報告有自己的規律和文法,不需要堆砌華而不實的辭藻,但也不能干巴巴的,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。關鍵是要少講或杜絕空話、套話、大話、老話,甩掉“八股調”。要在準確平實簡練的基礎上,盡量讓文字生動起來有“靈氣”。
五是要深刻。調研報告的深刻性主要取決于它的思想性。調研報告的起草不僅是一個總結概括、深化認識的過程,也是一個集成創新、熔煉思想的思辨過程。文貴有思想,能夠畫龍點睛,放射出思想的火花。思想貴在有深度,對一些重要的觀點要講透,使文章有穿透力。
六是要有個性。人們常說,文如其人。焦裕祿同志有一句名言,“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。”文章的最高境界,就是既有極高的水平,又有鮮明的個性。這方面,毛主席的文章可以說是最高典范。他的文章情理交融、高屋建瓴;氣勢如虹、意氣風發;文庫史海,隨手拈來;嚴肅如宣言,平易像說話;典雅、通俗、幽默完美結合。那種風格,那種語言,那種做派,是浸到骨子里,溢于字表,穿透紙背的,是別人無法寫出來的。還有李瑞環、朱镕基等同志的文章、講話也充滿個性,不看署名也知道是他們的作品。我們寫調研報告,也要學習他們的行文風格,在遵守文體共性的基礎上,盡量彰顯自己的個性,千萬不能千篇一律、千人一面。
把握好以上四個環節,寫出一篇優秀的調研報告,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必須下一番苦功夫,反復思考、推敲、修改。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。古代文人提倡“吟安一個字,捻斷數莖須”“批閱十載,增刪五次”。我們寫調研報告,絕不可馬虎敷衍,倉促出手,一定要反復斟酌,不斷打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