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竹筠(1920年8月20日—1949年11月14日),四川省自貢市人,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,任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兼中共下川東地下工作委聯絡員,因叛徒出賣被捕,被關押于重慶軍統渣滓洞監獄,在獄中受盡酷刑仍視死如歸。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被殺害于歌樂山,年僅29歲。
在歌樂山之上,有一片鮮艷的紅梅林,聽大人們說,這是為了紀念一位位充滿熱血、堅貞不屈的紅巖英烈,其中一位,她的名字叫江竹筠。我曾好多次聽說過她的故事,今天,在清明的綿綿細雨中,我來到歌樂山烈士墓前。站在高大的烈士雕像下,我仿佛看到一個身影緩緩向我走來,江竹筠阿姨微笑著站在我身前,與我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。
信仰就是心里永不熄滅的火光
“江阿姨,媽媽說‘信仰’就是心里最相信的東西,那您的‘信仰’是什么呀?”
“我小時候讀書時,老師丁堯夫告訴我:知識能改變命運,真理能照亮黑暗。后來我明白,這真理就是讓所有窮孩子不再挨餓、不再受欺負的共產主義。”
是啊,信仰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,而是將生命化作燭火,既能在寒夜里溫暖同胞的胸膛,又能以微光照亮通往黎明的長路,正如她藏在川大課本里的讀書筆記,一筆一畫都是光明的誓言。今天的歌樂山上,每個璀璨的燈火里都躍動著她的初心,燃燒著她的信仰。
鋼鐵意志是不懼嚴寒的紅梅
想起老師展示過的渣滓洞、白公館牢房照片,我忍不住問江阿姨:“特務用竹簽扎您的手指,把您吊起來拷打,光是想想就好疼啊!您為什么寧愿流血也不說出黨的秘密?難道您不痛嗎?”
“孩子,我當然怕疼呀!那些竹簽子扎進指甲時,我咬破嘴唇才沒喊出聲。但你知道嗎?每次疼得快暈過去時,我就想到,如果我說出一個同志的名字,就會有更多孩子失去爸爸媽媽。你說,這疼是不是值得呢”?
望著江阿姨那堅毅的目光,我忽然想到《紅梅贊》里唱的“三九嚴寒何所懼,一片丹心向陽開”。記得冬天去歌樂山玩時,巖石縫里的野花真的會頂著雪開。原來“鋼鐵意志”不是冰冷的鐵塊,而是在生死考驗面前,始終將黨和人民的事業置于首位,用鮮血和生命詮釋對黨的忠誠
母親的愛是為了千萬個孩子
想起在紅巖革命紀念館里看到過江阿姨寫給譚叔叔的信,我不禁問:“您犧牲時兒子才3歲,您舍得離開他嗎?”
說到這里,江阿姨的臉上露出幾分哀傷。“這是我心里最疼的地方。每次聽見牢房外有孩子哭,我都偷偷把云兒的照片貼在胸口。但天下還有千千萬萬的孩子在受苦,如果我的犧牲能讓所有孩子活在光明里,云兒會懂媽媽的。你看,現在你們能坐在教室里讀書,多好啊!”
我明白了,江阿姨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,相反,她將最心愛孩子托付他人,是為了千千萬萬孩童能夠擁有光明的未來,這份超越血緣的大愛,恰似紅巖上凌霜綻放的紅梅,既承載著母親對孩子的眷戀,更寄托著革命者對民族新生的期許。正如她在信中寫道:“假如不幸的話,云兒就送你了,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,以建設新中國為志,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。”這句囑托不僅是對親人的寄托,更是對下一代繼承革命遺志、投身共產主義事業的殷切期望。
江阿姨的身影緩緩離去,她的話語卻依然留在我的心中,我出生在紅巖精神發源地的歌樂山上、紅色的沃土滋養我成長。我要以紅巖英烈為樣,從小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,樹立遠大理想,努力學習知識,鍛煉堅強品格,報效祖國,做有理想、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紅巖好少年。
責任編輯:唐子韜